第(1/3)页 千防万防,没想到还是掉进了坑里! 石守信、王审琦二人本以为闭口不言,柴宗训就抓不到他们的把柄,日后提起这件事,赵匡胤也必无法因此责怪他们。 但他们做梦都没想到,柴宗训却把他们的沉默翻译成了这个意思! 什么叫“对赵点检的心胸并无信心”? 就是说赵匡胤心胸狭窄,他们不敢评价呗! 这话要是传到赵匡胤耳朵里,那还了得? 实际上石、王二人都知道,赵匡胤心胸并不狭窄,相反,赵匡胤为人豪爽大气,而且宽以待人,就拿起兵这件事来说,如果换成其他的武将,哪会老老实实呆在汴梁城外,硬生生等着皇帝退位? 只怕那些人夺了兵权,立马就会率兵杀进京城,然后将皇室满门屠尽,再大摇大摆的登基称帝! 五代十国二十几个皇帝,有几个不是这样送命的? 但偏偏经过柴宗训这么一解释,他们的沉默反而变成了对赵匡胤的不满。 这不是杀人诛心吗? 两人立刻怒目而视,纷纷拿冒着火焰的目光看向柴宗训。 但柴宗训却像是对两人的怒火毫无察觉,依然笑的很天真,甚至还添油加醋地说到: “没错,赵匡胤此人确实如此。朕本来以为此人心胸豁达,素有大志,但没想到,朕的父皇才刚刚过世,他就欺负我们孤儿寡母,举兵造反,你说造反就造反呗,偏偏此人还爱惜名声,非要搞什么黄袍加身,既想当皇帝又想立牌坊……” “干大事而惜身,贪小利而亡义,赵匡胤此贼,难成大事矣!” 在石、王二人近乎瞠目结舌的表情中,柴宗训悠哉悠哉的给出了自己的评价。 石守信、王审琦二人差点儿要疯了。 这是什么意思? 你都兵临城下,马上要做亡国之君了,还这样讽刺赵匡胤,难道你想见他,只是为了让自己死得更快一点儿而已? 或者说你对眼前的局势已经感到绝望,所以干脆破罐子破摔,骂赵匡胤一顿来出气? 如果是这样的话,那这次小皇帝突然出来要求跟赵匡胤见面,倒也讲得通了——毕竟他都已经心存死志了,谁还能把他咋地? 但是从小皇帝刚才的表现和身后一大串的随从来看,他又不是那个意思啊? 没看到中书令范质和中书侍郎王溥、包括宣慈太后小符氏都跟着他出宫了吗? 这些人难道也是觉得活够了,干脆跟着来送死的? 石、王二人百思不得其解,值得拿疑惑地目光不停地打量着柴宗训。 柴宗训这时才像是总算察觉到了他们的异常。 “怎么,两位将军有什么疑惑吗?”他竟然还是不慌,依然风轻云淡的朝两人问到。 石守信迟疑了一下,吞吞吐吐地问到:“陛下,宫中二十万禁军,都已握在我大哥手中,改朝换代之事,已经无可更改,陛下何不为日后计?”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