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章:皑皑冬雪夜归人-《梦回大明冬》
第(2/3)页
不一会,一个六七十岁的老头弓着身从巷子里小跑出来,后面陆陆续续跟出七八个半大孩子好奇地张望。身上大多衣衫褴褛,破麻布衣服混杂着补丁与豁口,露出干稻草、芦花等一些乱七八糟的填充物,十几只光脚踩在泥地里噗嗤噗嗤地响。
老秋头算是这些人里衣着最齐整的,也不过是一件皱皱巴巴带着好几个补丁的旧棉袄,搭配下身的麻布裤子、破草鞋,花白散乱的头发、胡子在风中凌乱。
刘二看老头过来了,转身对一边的薛克说,“这是秋二贵,咱们都喊他老秋头,是庄子上管事的。”
“秋二贵见过少爷,不知道您今天过来,没啥准备。”老人边哈着腰边在前头引路,边驱赶着围观的几个孩子:“都滚回屋里去,冻不死你们几个傻货。猴子,你们几个要再敢在道边上拉屎,老子抽死你!”孩子们一哄而散跑了。
“无妨、无妨,我只是顺路来看看,您别客气。”薛克笑着回应。
平日在家里,他跟刘二两口子相处的模式更类似于家人,少有拘束。如今一个老人对自己点头哈腰的,实在是不习惯。
庄内的土路在这个时代算是比较宽敞的,薛克估摸着得有两米多宽。从远处看两边的房子比较齐整,一条条巷子呈“井”字型,上百多间茅草屋依次分布,建造庄子时应该是有规划的。
走近了才能真正看出庄子的破败,泥巴混合着稻草、芦苇杆垒成的土墙在岁月的侵蚀下变得坑坑洼洼,部分茅屋的土墙甚至已经开始坍塌。
屋顶的茅草倒是盖的厚实,积雪融化后的雪水有些渗进屋内,有些则汇集到屋檐下。土墙上预留的小小窗口时不时透出好奇的目光,但多数情况下很快就被人扯开了。
一路走来,不少人家屋檐下、门环上挂着白麻布条子。薛克知道这是阵亡士兵家属在祭奠逝者。即使尸体、骨灰没送回来,弄个衣冠冢也得把该办的事情办了。薛克的便宜老爹不就是这样吗?祭奠、下葬一样不少。这也许就是这个时代的人们对逝者最虔诚的纪念。
在农耕时代,失去了壮劳力往往意味着一个家庭从此衣食无着。这些人是跟着自己的父亲出征战死的,于情于理自己都不可能不管,但~如何管,这是个问题!
秋二贵屋里,火坑里的木柴烧得噼啪作响,浓烟顺着烟道窜上房顶,坑边潮湿的泥地被火烤得飘起丝丝白汽~
“往年还好些,虽说粮食一样不够吃,但靠着主家心善,租子收得少,总能对付过去。打去岁老爷出征带走了三十多人,秋收的粮食就不太够了。”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