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“哦.....”司马昱知道《竹书纪年》是战国时的官方史书,西晋年间盛传,但并未细致读过,听褚太后这么一说,惊的瞠目结舌。 “大晋朝廷,自迁都建康以来,皇权尽失,你我皆是权臣手中玩物,丞相乃亲王,难道还浑然不觉?” 褚蒜子一语惊人,目光犀利,司马昱赶忙叩首:“太后明见,是臣愚昧了。” “哀家身处至尊皇位,岂能轻信读书之人,满口大德大仁、金玉良言,迟早误了社稷。王羲之纵然才华横溢,在哀家看来,纵情山水之辈,穷酸儒生之流。为大晋江山,千秋万代,哀家今后还要陪着百官玩下去。” “那王羲之的奏章......”司马昱道。 “哀家确要在今岁北伐,但指望庾、桓两家,摒弃前嫌,合力出兵,未免异想天开,只不过暂息旧仇恩怨罢了。” “臣以为王羲之高瞻远瞩,听得太后肺腑良言,方知太后才是深谋远虑,佩服之至。” 褚太后道:“掐指算来,明日庾希就要回朝,到时哀家自会问他。” ...... 回到京师太极殿上,百官朝拜,侍中庾希也回朝复命。太后褚蒜子道:“去岁北伐,大败而回,眼看又是一年,北伐之事,不可拖延。卿家已至江北,殷浩军中如何?” “殷浩今春操演兵马,粮草充足。北伐势在必行,统一中原,只在旦夕。” “那以卿家之见,谁可为帅?” 庾希端朝板奏道:“前番殷浩统兵,先胜后败,有负皇恩。如今间隔年逾,请太后再命殷浩为帅,令其将功折罪。” 褚太后故意试探问道:“昨日王羲之上奏一章,奏请殷浩、桓温合力出兵,同心同德,倾力北伐,方可折桂,卿家之见,不知可否?” 庾希奏道:“启奏太后,万不可重用桓温,桓温至今不曾入朝,心存异念。大都督殷浩已有良策,今用羌将姚襄为先锋,以胡治胡,又有庾、谢、荀、王等各家将领,合力出征,何必启用桓温?” 旁边四国舅庾条奏道:“启奏太后,庾侍中所言极是,那桓温其人,生性猛鸷,桀骜不驯,不愿久居人下,久怀犯上之心,不可任用。” 又见建威将军庾统端朝板奏道:“侍中所言,桓温只可适用,不可重用。”这庾统便是已故三国舅庾怿之子,庾家众将接连阻挠,朝堂之上,无一人敢为桓温说话。 有了庾家众臣的阻挠,其他大臣也纷纷附和,建议不用桓温。 褚蒜子心中明白,庾家众人为了荆州刺史的任命,至今耿耿于怀,而庾、桓两大士族,只可重用一家,方能确保三军将士,上下一心,褚蒜子道:“如今看来,桓温不得人心,哀家用人不疑,就全权命殷浩领兵,出师北伐。” “太后圣明。”百官一起呼道。 褚蒜子道:“前番兵败,军心受损,哀家赋诗一首,赐予殷浩,令其奋勉图功,克复中原。”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