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“让我们内讧?” “对,逐个击破。太妙了。但他知道,想要获胜的唯一办法就是把我们都打败,这就是他的目的。他想打败我们。还想要别人来见证这一刻……他想要观众。” “没错,在德国斯图加特那次……” “不,那只是个预告片,他想要更大的场面。洛基是个标准的自大狂,对吧。他想要鲜花、渴望掌声。他想要个标志性的建筑物,让他的名字高高在上……”托尼斯塔克的推测戛然而止,傻眼了,怒骂一声:“这个混蛋!” 画面一转,出现在斯塔克那牛逼哄哄的标志性大楼,大楼顶端还写着斯塔克的姓氏。 这样的小反转小幽默。影片到处都是,让人捧腹不止。 精湛的演技碰撞下,是越发个性鲜明的银幕人物。 各个superhero的各种卖酷、摆出的各种拉风造型。大决战时两两配对的组合大招各种过瘾下,也没有淹没超级英雄鲜明的人物性格。 让专业人士也不禁要对李东来的导演能力大家赞赏。 “不错,不错……”不说一向的亲李派的影评人诸如《洛杉矶时报》等笑逐颜开,就连早就打定苛刻心思的批评派影评人也满意点头,李东来黑的影评人难以挑剔,精彩的故事节奏超乎想象,精彩的动作戏份热血沸腾,精彩的斗嘴戏也能拍的如此充满幽默感,一点一滴的细节形成清晰的故事,影片至今半点不觉沉闷,相反果真在惊呼和笑声中度过,让人心旷神怡,最好的商业星际科幻片不过如此。 然而大银幕里的气氛马上又变得紧张。 超级英雄依然是超级英雄,从来都是单独行动。即使他们摒弃前嫌、团结一致,组成了团队也是一样,只不过现在换成了超级英雄团队单独行动。 《纽约时报》的记者麦克阿隆索边看电影,边忍不住在脑海里脑补了一段影评: 《复仇者联盟》的导演李东来了解每一种类型观众的心态。在电影的剧情上满足大众需求:对于热血少年,电影里有的是豪迈剧情、英雄气概;对于挑剔的资深影迷,井井有条的叙述和,不动声色的镜头突显出多年拍摄科幻电影题材的实力;对于来看打斗戏和大爆炸的观众,剧情足够紧张,场面足够狗血;对于控大块肌肉的男女,超级英雄们的身材完全对胃口;对于只想看点儿喜剧取点儿乐子的观众们,密集的段子可以保证从开场爆笑到灯亮。即使对以上内容都不感兴趣的观众,也能从爱犯贱的钢铁侠和爱卖萌的坏蛋洛基身上得到乐趣。 如果要找确定,恐怕就是广告植入过多。 影片中赞助商老总不仅把品牌产品植入到了钢铁侠托尼-史塔克的手腕上,甚至还把全家老小都带到了大银幕上。各种商业广告植入,从汽车到内裤,从银行到保险公司,各式品牌层出不穷。广告牌、商业logo不时闪现,外星人对纽约城的轰炸伴随着赞助品牌对观众的轰炸呈现。 但他也知道,这些广告植入怪不了李东来。他做的已经够自然了。 好莱坞的广告植入早就无药可救,要想大公司放弃广告植入,那才叫怪事。 钢铁侠提前赶回斯塔克大楼,倒霉地刚脱下战衣,就被洛基逮了个正着。一番托尼斯塔克式的语言交锋,托尼斯塔克差点被洛基用权杖迷失心灵。可惜点在了托尼的心脏机械上。 “叮~” 失灵了! 前面张扬一副得逞模样,后面迅速哑然,强烈的对比画面造成的后果便是…… “哈哈哈哈哈” 观众全部大笑连连。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