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王鉴、李威率兵绕过九顶山,直奔成都府下,留守成都二将,是兄弟二人,哥哥叫张育、弟弟叫张重。城中的主力,被周仲孙全部带往绵竹关,收留老弱守兵千余人,兄弟俩登上城头,远望秦军,是惊煞万分。 大将王鉴、军师李威在城下观望,叫门出战,等了许久不见动静,王鉴道:“我区区三千人马,兵临城下,晋军却紧闭城门,拒不出战,是何道理?” 军师李威道:“周仲孙尽出精兵,想必城中空虚,城中无大将,故而不出战。” 王鉴道:“我率三千兵士来此,兵马不足,攻城未必能胜,军师可有良策赐教?” 李威仰望苍穹,见日落西山,天色将晚,却起蒙蒙薄雾,李威说道:“今日天晚,将军可派兵士,四面点火生烟,以壮声威,明日我再良言相劝,使其献降,” “就依军师之计,传令下去,绕城点火,生烟造势。” 借着蒙蒙薄雾,三千秦兵,带着一千投降的俘虏,四面点火,烟雾缭绕。 成都府城头,张育、张重二人站在城上,不敢睡觉,见四面烟雾,张重以为是炊烟,便说道:“环视四面,炊烟遍地,想必秦军,已团团围城。” 张育道:“我等与周仲孙将军,音信全无,只恐成都难保。” 一夜浓烟,到了次日,寒雾更重,王鉴、李威又列阵城下,要见守将。 张育、张重一同来至城头,李威道:“我有一言,望二位将军细听,以免留下千古之恨。” 张育问道:“有话早说,不必饶舌。” 李威道:“敢问二位将军官居何职?” “我二人皆是和戎护军。” 一听是和戎护军,李威便知,官职不高,自汉代和戎护军便是六品武官。李威道:“二位将军镇守要地,仅为六品护军,着实可惜。” “此乃大晋朝廷封官,与你何干?” 李威道:“在下秦国侍中李威是也,今与王鉴大将军到此,特来劝降。” “我乃大晋臣子,岂有投降之理?” 李威道:“我等率兵至此,乃是绵竹关已破,周仲孙、竺瑶等人皆已伏诛,大势已去。二位将军应知,识时务者为俊杰,若能早降,大秦天王必有厚赏,官禄绝不在五品之下。” “若不降呢?” “一个时辰之后,四面攻城,束手就擒之日,莫怪秦王无情!” 张育、张重顿时犹豫,毕竟二人年轻,城中又只有千余兵马,即便招募壮士,未经操练,也难守城。 “大将保明主,俊鸟登高枝。今以三柱香为限,三柱香火,若是不降,莫怪我等不仁。”李威道。 二弟张重道:“我与兄长,志存高远,又在华年,家眷老小皆在城内。事到如今,朝不保夕,不如早降,亦可官升五品之上。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