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“何人?” “令堂太夫人。” 周虓听罢,大吃一惊,只见秦军阵中一架辕车缓缓驶来,上面坐的正是自己的老母亲。 李威作揖道:“周太守,我等与老夫人不期而遇,半路邀之,太夫人深明大义,归顺大秦,还望太守遵从母德,早早归顺,以应天意人心。” 那太守周虓是大孝子,一看母亲降秦,顿时潸然泪下,哭的泣不成声,周虓哭道:“母亲降秦,至儿于何地?” 参军李威劝道:“周太守,自古忠孝不能两全,忠乃晋国之忠,孝乃自家之孝,如今晋主暗弱,女主乱政,奸臣群起,何必效忠于晋,不如早降。” 老夫人道:“天王苻坚,世之明主,一统中原,臣服西凉,威震塞北,今朝收蜀川,明日定江东,大势所趋,理当归顺。” 这时,见那裴元略也催马过来,作揖道:“周太守,末将降秦,秦军广施仁惠,真乃仁义之师,必得天下,早早献城,免得梓潼生灵涂炭。” 众人城下规劝,同僚、老母皆已降秦,周虓扶着垛口哭泣不止。身旁只有管家周大,周大道:“老爷大势所趋,天意如此,何必强撑。” 周虓用衣袖拭去眼泪,说道:“管家随我这边来。” 周大跟随周虓走到城头一僻静角落,周虓说道:“自古忠孝不能两全,今日老母被俘,降敌不得已而为之,你从东门潜出,去往东川报信,我今日姑且诈降,日后愿为内应,助晋灭秦!” “大人放心,周大身为晋人,至死不渝,定不辱此命。” 周大快步下城头,脱身离去,周虓回到垛口前,对城下说道:“献城不难,归顺亦可,待我安抚城头将士,众心一致,方可开城门。” 李威道:“一言为定,我等便候一个时辰。” 周虓在城中,故意磨蹭一个时辰,使得管家周大单人匹马,偷偷出城,扬鞭而去,这才大开城门,恭迎老母,献降秦军。 大帅杨安兵不血刃,轻而易举收复梓潼,大军日益逼近川中要地广汉。 ...... 收复梓潼,近在咫尺的便是成都最后一道防线,重镇绵竹关。到了此时,桓豁的诸路援军,相继抵达,汇集绵竹关。 绵竹关上,镇守成都的周仲孙、周少孙正是兄弟二人,又有都护竺瑶的援军,和广汉太守赵长,一时间云集五万晋军,可谓铜墙铁壁,密不透风。 南下秦军蜂拥而至,战旗飘扬,周仲孙、周少孙、竺瑶、赵长四人站在关头,怒视来敌,只见秦军大帅杨安,催马阵前,刀挂马鞍桥,作揖道:“旧闻周氏一门,镇守西蜀,已传三世,如今大秦天王天兵来谴,所向披靡,众望所归。本帅劝诸公,早早归顺,免生战乱。” 周仲孙道:“杨安听着,这西川重地,岂是你想取便取,想得便得,我等诸路人马,汇集于此,恭候尔等!” 秦军先锋官李蛮道:“不必与其多费口舌,大帅传令,我等攻城,绵竹虽险,不及剑门,鏖战几时,守军必溃!” “好,”杨安道:“传令下去,李蛮、王鉴,窦沖、姚苌,四营人马,一齐攻城,夺取绵竹关!” 军令传下,秦军虽是劝降,也早有准备,并非所有城池都能靠口舌说服,云梯、冲车、撞车、抛石机等攻城重器,推至城下,令旗兵催马传令,战鼓擂动,号角连鸣。 只见碎石纷飞,扑打城墙,绵竹关上乱箭射下,如雨纷纷,射杀步兵,一时间杀声大振,秦军蜂拥攀爬城墙。 滚木雷石,抛下城池,乱砸一通,绵竹关城头厮杀惨烈,血肉横飞,真见得: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