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庾希听见桓温二字,心中便恨得咬牙切齿,庾希道:“太后还政多年,定是糊涂了。桓温出师不利,罪在主帅,如今迁怒别人,分明是嫁祸于人。” 司马奕道:“大司马总管兵事,要回京问罪,即便朕召见,大司马未必肯来。” 庾希道:“此事不难,桓温不认兵败之罪,也难逃迫害忠良之名。” “大将军有何良策?” “微臣献上借刀杀人之计,可灭桓温。”庾希道。 “请大将军细说。” 庾希道:“袁真虽败,占据寿春,陛下何不告知袁真真相,袁真必然激怒,起兵造反。陛下在江南隔岸观火,借袁真之力,讨伐桓温,便可坐收渔翁之利。” 司马奕毕竟年轻,知道桓温有奸雄之心,心中暗自得意,便命庾希拟信,告知袁真真相,欲借袁真之力,平定桓温。真可谓: 桓庾之争死对头,内讧不息恨难休。 从来两氏独称大,多少功勋付水流。 朝廷信使,飞马入寿春,此时袁真从石门退兵,一直屯守寿春。一听朝廷信使来到,赶忙在前厅相迎。 朝廷的这位信使,便是庾希府上长史殷涓。袁真与殷涓分宾主各坐,袁真问道:“朝廷派长史前来,不知有何差遣?” 殷涓拿出一封书信,交于袁真,说道:“大将军庾希有密信一封,交于将军,还望细看。” 袁真看过书信,大吃一惊,惊问道:“大司马竟参劾于我,废我为庶人?” 殷涓道:“正是,桓温出征之时,曾立下军令状,自知兵败有罪,欲嫁祸于人,使袁将军背罪。大将军庾希深感不平,特命我前来告知将军。” “多谢长史告知,我该如何是好?” 殷涓道:“大将军之意,请将军起兵,讨伐桓温,替朝廷诛灭奸党。” 袁真道:“桓温陷害于我,本当讨伐,可是寿春只有兵马一万余众,岂能轻易剿灭桓温?” “大将军授我密计,定可灭掉桓温。” “何计?” “暗通燕国,请燕国出兵相助,桓温必败。” “啊?”袁真大惊,说道:“大将军之意,让我通敌?” 殷涓道:“只要燕国肯出兵相助,晋国以淮北土地相许,剿灭桓温之后,螳螂捕蝉,黄雀在后,大将军庾希亲率兵马,再讨伐燕国。” “这万万不可,袁氏乃大晋忠良,岂因参劾,而做通敌之事。” 殷涓道:“实不相瞒,太后也畏惧桓温,暗定丢车保帅之计,冤枉与你。” 欲做忠良何止难,祸从天降怎寒酸?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