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谢安头上一句,脚上一句,说的桓温在众人面前,甚是没面子,无奈之下,桓温道:“好,本帅命桓济赶去迎亲,并备聘礼,给足郡主面子。” 车胤作揖道:“大司马放心,有下官相伴,此事万无一失。” 桓温让谢安、车胤二人等候,转往后帐,安排准备彩礼。这时军师郝隆跟了过来,拱手道:“大司马不可派公子迎亲。” “为何?” “若公子进京,一去不返,可如何是好?” “又不是上门女婿,怎可不回?” 郝隆道:“大司马可记得桓豁任黄门侍郎之事,明为封官,实为人质。” 桓温这才恍然大悟,说道:“好个褚蒜子,总和老夫穷算计,扩军征兵的钱粮一分不给,还让老夫倒贴彩礼,把儿子搭上,我岂能中她之计,郡主要娶,但桓济断不能留京。” 一番准备,桓温不得不先掏腰包准备彩礼,从粮饷之中,先垫付十万两白银,又从当地筹办些礼物,命次子桓济带着彩礼,送往京师,迎娶郡主。 到了次日,众人为公子桓济送行,桓温之所以器重桓济,作为自己将来的继承人。只因桓济心思缜密,雄心勃勃,最像桓温年轻之时。但入京迎亲,对桓济无疑是自投罗网。 临行之时,桓济跟在桓温身侧,低声说道:“父亲如此轻易将孩儿送入京师,陛下巴不得扣个人质,征兵二十万之事,岂不前功尽弃?” 桓温略带一分无奈,说道:“身居高位,名声是大,若是为父毁约,只恐多年威名扫地成灰,桓家的名声一蹶不振,做官嘛,志当高远,脸还的要。” 桓济道:“那孩儿该如何脱身?” 桓温叮嘱道:“此事不难,此番迎亲,只到城外,不可进城。济儿可承我志,为父基业,将来必托付于你,绝不可被朝廷扣住。遇事不决之时,可问车胤,此人乃我朝中耳目。” “孩儿明白。” 一番叮嘱,桓济跟着谢安、车胤,带着厚重彩礼,一起上路,迎亲队伍却做了掩饰,似乎不想声张,桓济也是带着满腹戒备,便赶往京师,真可谓: 迎亲郡主入京城,喜地欢天同庆声。 强扭夫妻成亲眷,新郎一去怎回营?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