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部分:兰亭盛会,三足鼎立 87:追移民战死太子,谋议和出使东晋-《烟雨东晋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“吕爱卿出使晋国,告知晋主,秦国愿联晋抗燕,化干戈为玉帛,免得燕国趁我归天,出兵来犯。”

    “微臣谨遵圣旨。”

    吕婆楼领得旨意,告退离开,寝殿内仅剩淮南王苻生,苻健抖着手把苻生招呼近前,苻生探过脑袋,说道:“父王还有何吩咐,尽管说来。”

    苻健附耳说道:“孤王死后,我儿登基,六夷酋长、辅政大臣,皆有权势,鼎立朝堂,恐难管御,必有不听王令者,日后另择时机,逐个处死,以绝后患。”

    “儿臣领旨!”

    此战使得前秦元气大伤,退守关西,一时难再争霸中原。东晋永和十一年,前秦皇始五年,公元355年六月,秦天王苻健去世,时年三十九岁,在位四年。其子淮南王苻生继任太子,随后登基。真可谓:

    龙腾关内半生狂,壮志未酬遗恨长。

    欲使胡刀威半壁,桓温怎奈更雄强。

    晋军班师回朝,虽未收复长安,但是几场大战,屡胜秦军,尤壮国威。桓温又从关西迁回汉家百姓三千户,移居江南,使得桓温威名有增无减。

    虽然晋国诸多将领因功封赏,但太后褚蒜子每每翻看奏报,总是一声叹息,带着几分遗憾,倚靠在长榻之上,绽露几分不甘之情。

    一旁抚琴的质子慕容宇,停下拨琴,跪倒近前,问道:“太后长吁短叹,有何烦闷,不妨说与孩儿。”

    “唉,”褚蒜子叹道:“只差一步到长安,本可收复关西,却是前功尽弃,令人惋惜。”

    慕容宇道:“太后看得奏疏,都是存了多时的,今日刚奏一本,太后不妨瞧瞧。”

    “算了吧,好歹桓温也算有功之臣,胜多败少,还迁回三千户百姓,哀家自会赏他。”

    慕容宇道:“这封奏疏不同,乃司马勋所奏,参劾桓温贻误军机。”

    “此话当真?”褚蒜子一惊,立马坐了起来。

    慕容宇道:“也是那奏疏无意间滑落地上,孩儿才略见其中大意。”

    褚蒜子觉得事出蹊跷,便说道:“慕容公子,取那奏疏,读来听听。”

    慕容宇在桌案找出押在下面那道奏疏,展开读道:“六月二十二日急奏:征西大将军、临贺县公、大都督桓温,兴师北伐,本当攻克长安,继而平关西,取陇右。但桓温驻足灞水,畏敌不进,涣散军心,贻误战机。养寇自重之嫌,暗藏不臣之心,望太后明察之。”

    听罢此奏,褚蒜子犹豫下来,眼中泛起一丝狐疑。慕容宇把奏疏呈到眼前,这道奏疏是布纸所写,褚蒜子接过这张布纸,大致看过,便置于灯烛之上,焚烧成灰。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