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“此言差矣,”谢尚道:“非凡之貌,必有非凡之举,归顺大晋,汝阴王日后必成栋梁。” 客气一番,石琨问道:“本王麾下,三千赵兵,有羯、汉、匈奴各部族将士,均在其中,不知朝廷如何安排?” 谢尚道:“三千赵兵,皆在寿春大营,朝廷有再度北伐之意,久闻羯兵善战,可为先锋。” 一听自己三千人马不会解散,石琨暗想,日后重整旗鼓,还指望这三千赵兵,杀回故地,石琨心中窃喜,作揖道:“本王亲自统帅,必能攻城拔寨,无往不催。” 谢尚道:“朝廷之意,暂有姚襄、姚苌二将统率,还请汝阴王进京,面见太后。” 谢尚笑道:“汝阴王勿忧,太后召见,只为告谕天下,收降各部族,以彰显仁义厚德,过些日子,汝阴王便可重回军中。” “原来如此,那便甚好。” ...... 一番开怀畅饮,天色已晚,赵军众将酒足饭饱,纷纷回营,多数人喝的尽兴,得意而回,只有汝阴王石琨闷闷不乐。姚襄、姚苌陪着石琨回到寝帐,石琨坐在榻边,沉吟不语。 姚襄问道:“王驾莫非还为进京耿耿于怀?” 石琨道:“我本想诈降,从晋国讨得兵马钱粮,再杀回冀州,收复赵国失地,没想到竟命本王一人进京,没了兵马,还如何出征?” 姚襄道:“汝阴王勿忧,太后召见,只为卖弄仁义恩德,稍住几日,便请旨北伐,朝廷之策,乃以胡治胡,必会重用王驾,不必过虑。” “话虽如此,若是朝廷对我有顾忌,不肯放行,又当如何?”石琨问。 姚苌道:“王驾若留在京师,可密信往来,王驾潜身在京,我兄弟二人,率兵在外,若是时机可用,不去北伐,夺了江东之地,也可自立称帝。” “嘘!”姚襄说道:“二弟所言,也有道理,汝阴王离不开京师,就在京中暗自经营,我等广募兵马,伺机造反,杀不回淮北,还夺不了江南么?” 汝阴王石琨点点头,“就按二位将军之计,明日本王便起身京师,面见太后,有朝一日,里应外合,夺了建康,自立赵国。这群汉人羔子,便是我等奴仆。” “汝阴王高见。” 一番密谋,不露声色,姚襄、姚苌将降晋赵兵,归纳一营,由姚氏兄弟总领,驻扎寿春大营。而汝阴王石琨,满怀野心,进京受降。正可谓: 羯王归降本少诚,欲图江右吹胡笙。 只将血脉充高贵,凡世皆为奴隶生。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