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供奉诸葛亮的正殿,飞檐翘角,石砌台阶,石栏素雅,殿前檐柱八根,雕梁玉柱,石刻瑞兽。走进去殿宇开朗,宏敞宽阔;肃穆威严。正如唐代诗人杜甫所写《蜀相》曰: 丞相祠堂何处寻,锦官城外柏森森。映阶碧草自春色,隔叶黄鹂空好音。 三顾频烦天下计,两朝开济老臣心。出师未捷身先死,长使英雄泪满襟。 大司马桓温在前,军师郝隆、谯秀,大将桓云、桓豁、桓秘、桓冲、司马勋、周抚、邓遐、朱焘、袁真等人一并跪倒,焚香三柱,三叩九拜。祭祀之后,桓温走到庭院,看着左右古树苍柏,绿郁葱葱,桓温道:“诸葛武侯,长年香火,只可惜无人碑刻留名。” 军师郝隆道:“诸葛亮威名远播,空有庙堂,却无留名,着实可惜。” 众人看来,也各有遗憾,自从蜀国灭亡,氐部在蜀中叛乱,改朝换代,武侯祠久无祭祀,荒废许久。桓温道:“我带兵数载,对八阵图尤为仰慕,愿赋诗一首《八阵图》,在此刻字留名,略表敬仰。” 桓温武将出身,从不作诗,一听要为诸葛亮题诗,众人欣然,军师郝隆道:“请将军吟来,我等洗耳恭听。” 桓温双手倒背,满怀感慨,开口吟道: “望古识其真,临源爱往迹。 恐君遗事节,聊下南山石。” 闻听诗词,司马勋道:“诸葛孔明,忠贞报国,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,真乃我等之楷模!” 桓温不禁感叹道:“桓某历来敬畏忠良,奈何诸葛亮六出祁山,未定中原,子孙战死,只留庙宇一座,香火三柱,甚为遗憾呐。诸公皆可效仿,唯我不可效仿。” 司马勋问道:“敢问将军之志?” 桓温道:“大丈夫在世,当传功名于万代,留江山于儿孙,岂能只留一缕青烟,三柱香火?” 桓温言语之中,雄心万丈,野心勃勃,语惊众人,众将也看出桓温与诸葛孔明绝非同道中人。但那一首《八阵图》,成为史上第一首怀念诸葛武侯的“怀亮诗”,诸葛亮有生之年做梦也想不到,第一首追思自己的“怀亮诗”竟是桓温所做。 ....... 成都府收复,桓温与众将,来到汉主行宫,宫里人早都不见踪影,只剩几坛未曾喝尽的美酒,还在飘香。几经搜索,不见成汉帝李势。 这时,二弟桓云快步来到,作揖道:“启禀兄长,敌将滕畯已趁夜色,护送李势逃走,但走的匆忙,滕畯家眷数人,被司马勋俘获。” “把滕畯眷属,都带上来。” 只见司马勋引上殿一干家眷,这些家眷,看衣着打扮,多是仆人,只有一个小儿,年纪不过三四岁,在众仆人中,与众不同。桓温问:“都是仆人,为何还夹杂一个幼童在此。” 司马勋道:“回禀将军,这些俘虏多是家丁,唯有这幼儿,乃滕畯之子,唤做滕飞。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