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红蓝双方都是俄军的摩步连,装备配置其实都是一样的,如果是正面打起来的话,基本是半斤八两。 现在174A高地上的蓝军部队,占据着防守方有掩体加以高打低的优势。 红军同时两个连进攻,占据人数优势。 双方优势抵消,打起来势均力敌。 红军两个连的火力排齐出,不断用迫击炮和重机枪火力压制高地蓝军,掩护己方的步兵冲击山顶。 蓝军借助工事掩体作为掩护,阻止红军步兵往上面冲。 每分钟双方都有人阵亡。 可剩下的人还在冲。 整个战斗现场看起来就极为传统,除了用的武器比二战更加先进,其他和二战时期的高地争夺战没区别。 174A高地蓝军在防守作战的同时,还向指挥部进行了求援。 蓝军指挥部非常重视174A高地,生怕113被打穿的丑事重蹈覆辙,第一时间便调派部队前往支援。 甚至放在大后方应急待命的炮兵营,都被派出来加强蓝军左翼防线强度。 可惜。 蓝军终究是没想到174A高地,红军部队会来一个回马枪,尽管回马枪的部队,不是开始的钢七营。 可是防守上面的疏忽大意,终究是埋下了巨大隐患。 红军一口气出动了两个连,并且悄咪咪的成功摸到了半山腰的位置,才被高地上面的蓝军哨兵发现。 双方的距离已经太近了,留给蓝军的缓冲实在是太短。 哪怕蓝军部队拼了命的反抗,各种当家绝活全都用了出来,也终究没能够挡住,乌泱泱往上面冲的红军部队。 战斗爆发仅过了不到十分钟,蓝军的支援部队都还在半路上。 蓝军高地就宣告失守了。 当有一个班的红军冲上高地,沿着战壕开始进攻其他的蓝军,剩下的蓝军根本就没办法再有效防御。 挣扎了仅仅不到五分钟时间,红军就全面拿下了174A高地。 高地上的蓝军不是被“干掉”,就是在红军的逼迫下不得不逃离阵地,撤往后方的第二道蓝军防线。 尽管红军只干掉了不到半个连,对于一个加强团来说压根不算什么。 可是在如今红军大部队进攻受挫,士气正好处于低迷的关键时刻,拿下174A高地就有了不一样的意义。 拿下蓝军高地就代表胜利,能够极大提升红军大部队的士气。 总指挥德米特里接到前线战报,得知摩步一营已经顺利拿下174A高地,激动的毛胡子脸都红透了。 对于德米特里来说。 这一战可不只是鼓舞士气,还有着更深层次的含义。 代表着德米特里的传统打法,一点都不输于钢七营的合成化部队新型打法,甚至证明了更加适合俄军部队。 毕竟前面的合成化联合营输了,现在的纯步兵传统打法却赢了。 这就是最有力的证明! 通过实战证明了自己的战术,传统的依旧是最有用的,德米特里的信心大涨,决定趁热打铁再下一城。 命令已经拿下174A高地的一营,继续进攻蓝军的第二道防线。 德米特里也想来一把打穿蓝军防线! 有一说一。 摩步一营才刚刚拿下高地,对后方的蓝军防线完全没有任何情报,德米特里这么安排属实急功近利。 通常急功近利都没有好下场,德米特里也不能逃过这个规则。 摩步一营长接到总指挥命令,他本人是不想立刻发起进攻的,以他的想法来做,肯定是先派侦察兵前去探路。 等把后续的蓝军第二防线探明,到时候再发动进攻才是最好的。 可德米特里才是红军总指挥,他这么个小小营长完全没有话语权,上级的命令他必须毫无条件执行。 于是拿下高地屁股没坐热的一营,不得不又继续爬起来深入蓝军阵地。 一营长还算是有一点脑子,没有一股脑的把三个连全派出去,而是在不违背命令的情况下做了调整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