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她喉咙发紧:“你怎么,怎么会打过来?” 电话那头传来纸张翻动的沙沙声,像当年他熬夜写方案时,她躺在宿舍床上听到的背景音。 “刚才爱情银行给我发信息了,嗯,我也看到你微博了。” 他的声音带着几分电子传输造成的失真:“那个号码.三年前公司重组时注销的。” 茶水间的咖啡机突然发出“滴”的提示音,惊得她差点摔了手机。恍惚间想起他们分手那天,也是这样的冬日黄昏,写字楼下的星巴克放着《十年》,他把她落在公司的马克杯放进纸箱,杯底还粘着没洗干净的咖啡渍。 “我换过四次工作” 他的声音突然清晰起来:“但一直用着XX邮箱。” 这是他们当年共用的情侣邮箱前缀,她指甲无意识地在办公桌划出浅浅白痕。行政部的李姐抱着文件经过,诧异地看了眼这个平日雷厉风行的林律师红着眼眶的样子。 电话里突然传来机场广播的登机提示。“要出差?”她脱口而出,说完就咬住嘴唇。这种熟稔的关心太过危险,像揭开结痂伤口的创可贴。 “嗯,去深城。”短暂的沉默后,他忽然说:“其实上周我路过你们公司楼下。” 她看见玻璃倒影里的自己猛地坐直了身体。 听到电话里面的声音继续道:“那家奶茶店还在,你以前最爱喝的芋泥波波.” 话尾消散在电流里,却在她心里炸开漫天烟花。七年足够让奶茶店改朝换代三回,他怎么会知道?除非除非他查过,像她偷偷搜索他领英主页那样。 “那个.我登机了。”背景音里行李箱轮子滚动的声音越来越远。 就在她以为通话要结束时,听筒里突然传来很轻的一句:“微博私信你了。” 电话挂断的忙音里,她手忙脚乱点开通知栏——是两张当年的《失恋33天》的电影票截图以及两张《海洋婚礼》的照片。 她突然喜极而泣! 类似的故事在全国各地上演。 只是有人欢喜有人愁,有人因为这次的活动,重新走到了一起,也有人默默地看着当年的照片,寻找曾经失去的回忆,还有人. 还有失恋博物馆也迎来了一波热潮。 京城798艺术区,连夜加班的策展人小王正指挥工人搬运突然爆仓的展品。玻璃展柜里,那把“打开心门的钥匙”旁新增了捐赠者的留言卡:“2024年得知他病逝前立遗嘱把房产留给了我,原来心门从来不用钥匙。” 最引人注目的是新增的“十三年对比区”: 2011年那箱“舍不得扔的礼物”旁,贴着主人新寄来的婚纱照:“今天终于清空储物间,发现最该保留的是现任送我的断舍离指南”; 当年听黑胶唱片疗伤的老奶奶,寄来了与初恋男友在养老院的合影:“唱片捐给你们,把助听器还给我”。 而最令人揪心的是“寻人启事墙”。 无数人在这里寻找十三年前与自己同时刻捐赠展品的陌生人:“2011.11.11下午3点捐蓝毛衣的姑娘,我在监控里看到你哭得太伤心,往捐赠箱塞了包纸巾——现在你学会爱自己了吗?” “找当年在失恋博物馆偷走我展品(半盒烟)的男生,烟盒里那张‘借走你的伤心’纸条我留了十三年,最近戒烟成功才看懂拼音缩写是你电话号码!” 同时网络上许多网友也在分享自己的故事。 堪称比电影剧本更加精彩! 第(2/3)页